Menu
音乐荟萃・学校创艺作 2018 旨在鼓励学生以多媒体配合原创音乐表达意念,并提供演出原创音乐和观摩交流的机会。上述活动由教育局艺术教育组主办,香港作曲家联会协办,并由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赞助。
欧阳皓欣、欧阳悯念、区誉骞、陈嘉乔、陈敏乔、陈心怡、陈颖怡、陈欣言、张智健、赵至宜、邱怡安、蔡嘉乐、仇康澄、邹梓谦、冯嘉裕、何心翘、洪思桁、叶宗瓒、叶朗天、黄子芯、古梓廷、郭晴、郭匡晴、郭翺曦、邝晓岚、黎程一、赖哲希、黎以琳、林澄欣、林彦彤、李曦晴、梁正汶、梁晓彤、梁宏希、李曦琳、刘思圆、卢绰昕、卢加允、莫希沂、莫思荠、吴健晖、乐康婷、潘旻妤、潘安悦、冼学恩、萧凯晴、司徒蕴曦、杜量宏、童俊哲、董翘、温雪澄、黄颂钧、黄恺澄、黄伊彤、王芯宜、汪颖朗、杨珈睿、馀本立
年级
小学
奖项
最佳意念奖( 铜奖)
得奖作品名称
声响巨人
作品集主题
得奖作品简介
鼓励学生运用创意、想像力,以及不同的音乐发展手法,以声响设计表达《声响巨人》的故事。
得奖作品
欧芍瑶、区哲铭、陈梓豪、陈悦婷、陈毓乔、郑澄蔚、卓咏、钟信娆、冯思睿、何宓芷、叶澄、关诺瑶、邝毅勤、林铠柔、刘天颖、李浩贤、李诒嬣、梁钧皓、梁明蕊、梁森怡、梁芷瑶、梁慧荞、李翎嘉、凌海殷、凌乙允v文丽雅、梅尔雅、苏熙咏、苏亮而、苏炜皓、谭博芯、谭曦盈、杜翠盈、汤芮然、曾海铫、曾乐儿、曾源华、谢奕骏、谢学霖、曹凯程、黄颂恩、黄希乐、黄其颖、黄朗星、黄斯澄、黄梓翘、黄子殷、王子睿、屈凯琳、甄芷萱、袁在恩
年级
小学
奖项
最佳意念奖( 银奖 )、 最佳演出奖( 金奖)及 最佳记谱奖(铜奖)
得奖作品名称
音画
作品集主题
得奖作品简介
学生运用想像力和不同的音乐元素,把图画或相片的情景演化成「音画」。
得奖作品
年级
中学
奖项
香港作曲家联会导师计划奖学金
得奖作品名称
城‧忙‧忘
作品集主题
得奖作品简介
作品为大提琴、单簧管、巴松管、马林巴琴及西洋敲击乐而编写以展现香港人繁忙的生活。整首乐曲以斐波那契数列为基础,塑造出一种不稳定的氛围,亦利用不同数列的音型象征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张一弛。
引子是行板;单簧管及大提琴奏著平行的旋律作引入,象征一天的开始,然后通过不同乐器的交接带出三连音的动机。音型基于数列演化成一段由三连音和六连音组成的对答,时而紧凑、时而松弛,再以卡农曲式及附点节奏呈现。
接着,极度散乱的即兴演奏强加于如歌的旋律中,就像生活中让我们措手不及的事物。最后的部分反映现今都市人常在营营役役的生活中忘记重视的人、事、物,初心不再。
得奖作品
年级
中学
奖项
香港作曲家联会导师计划提名
得奖作品名称
沉.觅
作品集主题
得奖作品简介
本创艺作品结合现场管弦乐、人声演唱及舞蹈演出,配以影片和灯光技术,呈现主角在困境中寻回自我的经历。作品共分五部分 ―
首部分为《引子・童年》,由三下钵声作为起首,舞台亮灯后配以轻快的音乐和舞步,描述主角童年时的活泼纯真。
第二部分为《选择》,火红的舞台灯光衬托著大提琴的独奏旋律,表达主角在事业上的起与跌。舞台的空间表达主角最终要作出抉择。
第三部分为《崩溃》,眩眼的灯光配合著不规则的节拍,表达主角在压力下因滥药而崩溃的画面。
第四部分为《寻觅》,以一下重现的磬声以及模仿的小鸟啼叫声的口哨在四处回响,营造神秘的气氛。诡魅的女高音表达主角内心的自我开解。
第五部份为《重生》,由钢琴带领管弦乐团辉煌地重奏乐曲主题,表达主角寻回自己的真我,并有所领悟,犹如重生的凤凰。
得奖作品
布晓晴、陈咏嘉、朱丹青、何彰容、何盈慰、辜嘉琪、郭映彤、林卓莹、马颢珈、吴卓斯、吴嘉瑜、伍思颖、杨咏喻、严嘉雯、叶锶泳、馀婥凝、杨雅琦
年级
中学
奖项
组别I 最佳演出奖(银奖)及最佳意念奖(铜奖)
得奖作品名称
蝶
作品集主题
得奖作品简介
本创艺作品结合了舞蹈、沙画及音乐元素,藉著描绘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鼓励青少年要打破固有框架、突破现实限制和勇于追寻梦想。
作品首先以长笛演奏出 g 小调的旋律,并由几种乐器互相对唱来营造不安和寂静的气氛,以描绘毛虫迷失方向反映现今青少年受社会风气影响而迷失自我的现象。其后,柔和的和弦衬托著毛虫吐丝织茧的过程,比喻青少年在寻找学业与梦想之间的平衡。
随著强风突袭,周遭变得危机处处,乐曲的气氛在铜管乐、敲击乐及人声的交织下变得紧凑起来,象征青少年在寻找的过程中处处碰壁,以及遇上挫折时旁徨的心情。
随后,音乐突然安静下来,茧蛹上出现了一条裂缝,在漆黑之中透出一道光芒。蝴蝶破茧而出,自由地在空中飞舞,比喻青少年在迷途之中寻得梦想后终能发光发热。
得奖作品
陈俊扬、陈诺贤、陈慧心、陈宏轩、陈炘崎、郑以匡、冯月珊、侯恩霖、洪静飞、洪竫晴、洪铉铃、郭肇正、黎珀铭、黎柏谊、林霖、刘乔恩、罗籽晴、李学如、梁智晴、梁柏轩、李柏廸、李芷桦、廖君怡、陆政言、马恺乔、文乐瑶、莫嘉嘉、吴颖容、彭芷晴、冼卓盈、萧若朗、司徒玥珩、谭珏莹、田卓峰、谢旻蒑、谢慧怡、黄泺芯、王跃乔、王跃楠、馀泳雅、杨其谦、杨倩桐、叶柏陶、馀天晴、袁颢焜
年级
中学
奖项
组别II 最佳意念奖 (银奖)、 最佳演出奖(铜奖)及最佳音樂奖(银奖)
得奖作品名称
仪式.贻式
作品集主题
得奖作品简介
「贻」解作「遗留」。「仪式・贻式」以宗教作为题材,尝试对这套维系社会稳定的制度进行探讨。
作品开首以四声钟声象征宗教仪式的开始,以不协调的增四度营造空间及距离感,把听众带回盘古初开的混沌状态中。定音鼓的独奏彷佛是人们对万物起源提出疑问。第二部分以不同声部的旋律互相呼应,模仿不同的宗教音乐和吟诵,展示了宗教崇拜仪式进行时的情境。
作品最后以钟声作结,给予观众空间思考:究竟宗教是挑衅起纷争,还是建立了和平?人们又有否因为盲目地追从宗教教条,而扭曲了宗教的本质呢?
得奖作品
朱乐生、关诺谦、岑力行
年级
中学
奖项
组别I 最佳音乐奖(铜奖)
得奖作品名称
正邪共舞
作品集主题
得奖作品简介
本创艺作品《正邪共舞》借鉴顾家煇的歌曲「难为正邪定分界」,带出正与邪之间藕断丝连、难分难解的关系。
作品以大提琴和钢琴的对答开始,营造紧张的气氛,并带出「邪」的冷酷无情。「邪」的旋律由钢琴奏出,并以不同形态重现及发展。「正」的旋律则在第二部分由大提琴奏出,与稍前不和谐的气氛形成极大的对比。两条截然不同的旋律在尾段同时出现,互相抗衡著。
最后,作品以大调作结,除了带出「邪不能胜正」的道理之外,亦藉此鼓励面对困惑迷惘的人不要气馁,因为始终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
得奖作品
陈乐行、陈诺贤、陈思慧、陈俣嘉、张恺盈、庄卓楠、朱天行、简基立、黎正怡、罗皓阳、梁子澄、李岶浩、梁逸希、练嘉乔、谭颖琳、邓臻皓、黄果满、严信逸、姚伟乐、馀敏慧
年级
中学
奖项
组别I 最佳演出奖(铜奖)
得奖作品名称
围城
作品集主题
得奖作品简介
本创艺作品结合了音乐、舞蹈及灯光,表达城市人被困在都市的感觉。
作品的第一段「自由」,由钢琴和大提琴揭开序幕,再以弦乐演奏滑音发展。
第二段「枷锁」,不同的灯光效果及急促的节拍表达舞者不知不觉间被不同的人和价值观所影响,令她无法走出「围城」。
第三段「迎合」使用了很多半音及不协调的和弦,表达主角企图改变自己以迎合世界的标准,却换来更紧的紧箍咒。最后一段「接纳」,藉进行曲道出人们要彼此接纳和体谅,才能走出「围城」。
得奖作品
鲍子轩、陈经信、冯冠尧、江贵浩、郭志杰、卢日程、邵高致、苏志辉、黄梓峰
年级
中学
奖项
组别I 最佳音樂奖(金奖)及最佳意念奖(银奖)
得奖作品名称
期限以后
作品集主题
得奖作品简介
本创艺作品结合音乐及影片,描绘生命的期限过后,生者的得与失。
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长笛奏出清新淡雅的旋律,与紧凑且具张力的乐句交错,表达在美好的背后却令人叹息的事实 — 任何美好的事都总会过去。
第二部分的引子利用短促的乐句和反复的跳音,表现万物有生必有死,这个令人无奈且麻木的事实。接著,一个2/8拍子的小节配合著急速的十六分音符,过渡至舞曲的乐段,展示生与死的循环。其后,各乐器轮流演奏旋律,呈现在生命终结后,仍有著以其他形式存在的希望。
第三部分为乐器全体合奏,混合单拍子及复拍子,以全新的音色演奏在较早前出现的舞曲旋律,表现出生命的期限过后,仍存在像晨光一般的希望,并由下一代、以及其他的生命继续延续。
得奖作品
陈廷光、陈蔚蓝、池朗廷、郑柏焰、张恺玲、张诺行、张斯雅、程施霖、庄础侨、庄欣桦、徐庆凯、徐悦、方桂怡、傅静雯、冯楚尧、许乐、许生容、叶恺雯、高弘、邝倩欣、刘竣杰、李卓蔚、李巧岚、李思莹、李韵怀、梁栢言、凌诗颂、廖珈琪、麦嘉琪、文正丰、文慧、潘浩喜、潘卓瑶、苏咏心、宋祉楹、曾丽晴、黄隽亨、黄筠惠、胡诵维、邱颖妍、叶晴、袁朗晴、任既向
年级
中学
奖项
组别II 最佳演出奖(银奖)、 最佳意念奖( 铜奖)及 最佳音乐奖(铜奖)
得奖作品名称
肆
作品集主题
得奖作品简介
四季更替是必然的定律吗?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大自然将会如何还击?
作品的前半部,以不同的音乐意念描绘四季的特色。例如,以连续的长音表达严冬的死寂;轻快优美的旋律描绘生意盎然的春天等。后半部则以不规则的节奏、不协调和弦,甚至是即兴手法去表达大自然对人类肆虐环境所作出的回应。
另外,音乐配以不同风格的独舞及群舞演出,让观众能投入于视觉与听觉效果交织的表演中。
得奖作品
陈巧莹、陈乐生、郑明欣、张绍贤、张熙琳、张旻曦、张沛溢、蒋芷攸、蔡衍铿、钟峻豪、何思约、叶峻熙、郭咏欣、黎敏慧、林婧、林晓琦、刘晓旻、李栩怡、李加然、李浚霖、梁恺容、梁晋僖、梁善、廖浚淇、陆蕴莹、麦颖欣、吴天永、潘宝瑜、薛朗晴、苏晓亮、苏浩铭、谭皓阳、杜颖尧、谢芷琦、董书廷、王卓珩、黄启哲、吴秋霆
年级
中学
奖项
组别II 最佳意念奖( 金奖)、最佳演出奖(金奖)及最佳音樂奖 ( 金奖 )
得奖作品名称
沉.觅
作品集主题
得奖作品简介
本创艺作品结合现场管弦乐、人声演唱及舞蹈演出,配以影片和灯光技术,呈现主角在困境中寻回自我的经历。作品共分五部分 ―
首部分为《引子・童年》,由三下钵声作为起首,舞台亮灯后配以轻快的音乐和舞步,描述主角童年时的活泼纯真。
第二部分为《选择》,火红的舞台灯光衬托著大提琴的独奏旋律,表达主角在事业上的起与跌。舞台的空间表达主角最终要作出抉择。
第三部分为《崩溃》,眩眼的灯光配合著不规则的节拍,表达主角在压力下因滥药而崩溃的画面。
第四部分为《寻觅》,以一下重现的磬声以及模仿的小鸟啼叫声的口哨在四处回响,营造神秘的气氛。诡魅的女高音表达主角内心的自我开解。
第五部份为《重生》,由钢琴带领管弦乐团辉煌地重奏乐曲主题,表达主角寻回自己的真我,并有所领悟,犹如重生的凤凰。
得奖作品
赵铠杰、叶子鹏、金驰、李卓熹、李隽文、黄泽翘、杨元翘、袁卓祺、阮澄锋
年级
中学
奖项
组别I 最佳意念奖( 银奖 )及最佳音樂奖( 铜奖 )
得奖作品名称
战争与死亡
作品集主题
得奖作品简介
多媒体作品《战争与死亡》结合了中西乐器、饶舌、节奏口技及灯光技巧,以表达战争的残酷。
作品首部分以笛子的独特音色描绘战争的悲情。第二部分弦乐模仿笛子的旋律,节奏口技和减和弦的颤音令气氛更为紧凑,其后的饶舌段落道出了作曲家对战争的不满。
第三部分以减七和弦及小提琴独奏表达对亡者的哀悼。弦乐部分象征战争为人类带来了绝望。作品最后以笛子的变奏旋律以及小提琴的泛音作结,代表人们对战争的控诉。
作品通过暗淡的冷色灯光贯穿整个表演,营造战争与死亡的氛围。
得奖作品
修订日期:2023年2月10日
© 2021. 教育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