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allery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終身學習 全人發展

  • 主頁
  • 關於我們
  • 主題
    • 價值觀教育
    • 語文學習
    • 人文教育
    • 創造力與解難
    • STEAM教育
    • 藝術與文化
    • 體育發展
  • 學生
  • 學年
    • 2022/23
    • 2021/22
    • 2020/21
    • 2019/20
    • 2018/19
    • 2017/18
  • 連結
Menu
  • 主頁
  • 關於我們
  • 主題
    • 價值觀教育
    • 語文學習
    • 人文教育
    • 創造力與解難
    • STEAM教育
    • 藝術與文化
    • 體育發展
  • 學生
  • 學年
    • 2022/23
    • 2021/22
    • 2020/21
    • 2019/20
    • 2018/19
    • 2017/18
  • 連結
  • 简
  • EN
e-Gallery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Education Bureau

  • 主頁
  • 關於我們
  • 主題
    • 價值觀教育
    • 語文學習
    • 人文教育
    • 創造力與解難
    • STEAM教育
    • 藝術與文化
    • 體育發展
  • 學生
  • 學年
    • 2022/23
    • 2021/22
    • 2020/21
    • 2019/20
    • 2018/19
    • 2017/18
  • 連結
Menu
  • 主頁
  • 關於我們
  • 主題
    • 價值觀教育
    • 語文學習
    • 人文教育
    • 創造力與解難
    • STEAM教育
    • 藝術與文化
    • 體育發展
  • 學生
  • 學年
    • 2022/23
    • 2021/22
    • 2020/21
    • 2019/20
    • 2018/19
    • 2017/18
  • 連結

嘉許香港學生在全人發展的傑出表現

終身學習 全人發展

  • 简
  • EN
  • 主頁
  • 主題
  • 藝術與文化

音樂薈萃.學校創藝作品 2018

學年

2017/18

主辦機構

教育局

項目網址

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arts-edu/student-activities/gala-musica/scw/index.html

音樂薈萃‧學校創藝作 2018 旨在鼓勵學生以多媒體配合原創音樂表達意念,並提供演出原創音樂和觀摩交流的機會。上述活動由教育局藝術教育組主辦,香港作曲家聯會協辦,並由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贊助。

只提供英文版本

前往英文版本

青松侯寶垣小學

學生名單

區俊朗、陳凱琳、鄭詠芝、蔡詠琪、范倩怡、葉芷希、黎紅而、賴亮鎧、林栢欣、李欣庭、梁恩瑜、李泓翰、李穎梓、林彩楹、羅恩祈、陸灝軒、藍芷晴、吳凱琳、吳天樂、潘恩樂、潘昕彤、沈芊彤、冼愷晴、鄧鈞霞、曾憲譽、謝棋浩、蔡雅熙、溫嘉明、黃卓怡、王文峰、胡曉彤、奚銘軒、袁如心、周敏怡、周德儀、周依璇

年級

小學

獎項

最佳音樂獎 (銀獎)

得獎作品名稱

聲響巨人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鼓勵學生運用創意、想像力,以及不同的音樂發展手法,以聲響設計表達《聲響巨人》的故事。

得獎作品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

學生名單

陳昱桐、張嘉怡、蔡桂熙、洪逸榣、葉叡希、高梓恩、江啟陞、關旨淇、林子蕎、林彥妤、廖凱悠、盧嘉妤、吳卓盈、薛惠圻、蘇弘衎、湯秀阡、唐雪甄、黃韻之、楊旻熹、易諾、俞鎬堯、吳祉瑤

年級

小學

獎項

最佳意念獎(銅獎)及最佳演出獎(銅獎)

得獎作品名稱

音畫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學生運用想像力和不同的音樂元素,把圖畫或相片的情景演化成「音畫」。

得獎作品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

學生名單

歐陽皓欣、歐陽憫念、區譽騫、陳嘉喬、陳敏喬、陳心怡、陳穎怡、陳欣言、張智健、趙至宜、邱怡安、蔡嘉樂、仇康澄、鄒梓謙、馮嘉裕、何心翹、洪思桁、葉宗瓚、葉朗天、黃子芯、古梓廷、郭晴、郭匡晴、郭翺晞、鄺曉嵐、黎程一、賴哲希、黎以琳、林澄訢、林彥彤、李晞晴、梁正汶、梁曉彤、梁宏希、李晞琳、劉思圓、盧綽昕、盧加允、莫希沂、莫思薺、吳健暉、樂康婷、潘旻妤、潘安悅、冼學恩、蕭凱晴、司徒蘊曦、杜量宏、童俊哲、董翹、溫雪澄、黃頌鈞、黃愷澄、黃伊彤、王芯宜、汪穎朗、楊珈睿、余本立

年級

小學

獎項

最佳意念獎( 銅獎)

得獎作品名稱

聲響巨人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鼓勵學生運用創意、想像力,以及不同的音樂發展手法,以聲響設計表達《聲響巨人》的故事。

得獎作品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

學生名單

區洛瑤、蔡澤慧、陳振柏、陳朗軒、陳銘熙、陳明恩、陳雅慧、陳念榆、鄭珈洳、張卓謙、張鎧彤、張芷瑄、張芷嵐、周希澄、許雯娟、劉穎芝、羅卓逵、李芷而、梁珈齊、李天悅、李世錫、李世煊、李易尚、麥凱琳、文宣叡、文爾行、吳雨彤、彭志聰、潘梓馨、施阮珺、董倬杰、王雅柔、黃樂盈、黃倩瑤、黃允希、謝安泰、許云斯、葉晴、阮慧敏、鄭天行

年級

小學

獎項

最佳意念獎(金獎)、最佳音樂獎(金獎)及最佳演出獎 (銀獎 )

得獎作品名稱

音畫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學生運用想像力和不同的音樂元素,把圖畫或相片的情景演化成「音畫」。

得獎作品

民生書院小學

學生名單

歐芍瑤、區哲銘、陳梓豪、陳悅婷、陳毓喬、鄭澄蔚、卓詠、鍾信嬈、馮思睿、何宓芷、葉澄、關諾瑤、鄺毅勤、林鎧柔、劉天穎、李浩賢、李詒嬣、梁鈞皓、梁明蕊、梁森怡、梁芷瑤、梁慧蕎、李翎嘉、凌海殷、凌乙允、文麗雅、梅爾雅、蘇熙詠、蘇亮而、蘇煒皓、譚博芯、譚曦盈、杜翠盈、湯芮然、曾海銚、曾樂兒、曾源華、謝奕駿、謝學霖、曹凱程、黃頌恩、黃希樂、黃其穎、黃朗星、黃斯澄、黃梓翹、黃子殷、王子睿、屈凱琳、甄芷萱、袁在恩

年級

小學

獎項

最佳意念獎( 銀獎 )、 最佳演出獎( 金獎)及 最佳記譜獎(銅獎)

得獎作品名稱

音畫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學生運用想像力和不同的音樂元素,把圖畫或相片的情景演化成「音畫」。

得獎作品

保良局錦泰小學

學生名單

陳愷晴、陳洛珮、鄭詠樂、徐紫宇、古庭澤、林天樂、劉鎧淇、梁潔琳、李家賢、雷熙、馬迎樂、吳政軒、吳鎧澄、吳宛凝、譚靖霖、鄧博文、黃浩揚、楊澧璘、葉雅榆、余明蔚

年級

小學

獎項

最佳記譜獎(金獎)、最佳意念獎( 銅獎)及最佳音樂獎 (銅獎)

得獎作品名稱

聲響巨人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鼓勵學生運用創意、想像力,以及不同的音樂發展手法,以聲響設計表達《聲響巨人》的故事。

得獎作品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

學生名單

陳籽攸、鄭昊峯、梁楓、沙莎拉、盧詠詩、孫碩陽、黃晞潼、周秉燭

年級

小學

獎項

最佳演出獎(銀獎)

得獎作品名稱

音畫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學生運用想像力和不同的音樂元素,把圖畫或相片的情景演化成「音畫」。

得獎作品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學生名單

陳欣盈、陳朗逸、陳楠、張祖欣、范嘉瑤、鄭蘊姿、何樂文、何詩漫、何欣桐、何婉珊、姜佩賢、關雄、鄺俊賢、劉定緣、劉燕婷、羅倩楠、梁思珩、莫止盈、吳梓睿、樂晏歷、孫悅、胡芮慈、楊凱晴、楊子誠、袁子晴、張莉錤、趙嘉儀

年級

小學

獎項

最佳記譜獎(銀獎)及最佳音樂獎(銅獎)

得獎作品名稱

聲響巨人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鼓勵學生運用創意、想像力,以及不同的音樂發展手法,以聲響設計表達《聲響巨人》的故事。

得獎作品

秀明小學

學生名單

陳芍彤、陳泓熹、陳澤林、陳薪陳、張樂榣、張運浩、錢廣晉、蔡泊權、莊梓諄、鐘凱、熊緯忻、郭梓浚、劉晉憲、劉晉麟、李海澄、李芊芊、李俊樂、李芸雅、李鈺琪、廖嘉莉、吳秋嫻、伍梓怡、吳宗霖、伍熙陽、吳凱樺、吳家熙、吳嘉雨、顏詩怡、顏穎彤、彭日昇、彭竣茗、潘港怡、蕭凱盈、譚展鵬、唐琬詩、謝瑋珊、黃嘉賢、黃佩鎣、吳俞葉、葉梓軒、姚嘉熙、袁竹灝、曾婉茹

年級

小學

獎項

最佳意念獎(銀獎)

得獎作品名稱

虛擬舞曲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學生以人聲模仿其他樂器的聲音,製造不同的聲效,演繹這首「虛擬舞曲」。

得獎作品

東華三院周演森小學

學生名單

歐陽昕言、蔡蕙蕎、蔡蕙蔓、陳冠文、陳樂桐、陳柏喬、陳柏言、陳垚鋾、陳聖諾、蔡巧彤、蔡子樂、周詠瑤、蔡芷晴、鍾聲揚、何胤熹、黃念芝、葉恒之、甘熹穎、郭柏希、郭茵怡、李嘉盈、梁芯瑜、黎君泰、李慧琦、盧祉澄、莫穎姿、莫穎蕎、施純傑、石凱慈、謝明江、秦子淇、王婕、邢佳欣、楊昊彥、葉泳潼、尤晴榆、阮珈琳、鄭思語

年級

小學

獎項

最佳音樂獎( 銀獎) 及最佳演出獎(銅獎)

得獎作品名稱

虛擬舞曲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學生以人聲模仿其他樂器的聲音,製造不同的聲效,演繹這首「虛擬舞曲」。

得獎作品

陳樂生

學生名單

聖士提反書院

年級

中學

獎項

香港作曲家聯會導師計劃獎學金

得獎作品名稱

城‧忙‧忘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作品為大提琴、單簧管、巴松管、馬林巴琴及西洋敲擊樂而編寫以展現香港人繁忙的生活。整首樂曲以斐波那契數列為基礎,塑造出一種不穩定的氛圍,亦利用不同數列的音型象徵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張一弛。

引子是行板;單簧管及大提琴奏著平行的旋律作引入,象徵一天的開始,然後通過不同樂器的交接帶出三連音的動機。音型基於數列演化成一段由三連音和六連音組成的對答,時而緊湊、時而鬆弛,再以卡農曲式及附點節奏呈現。

接着,極度散亂的即興演奏強加於如歌的旋律中,就像生活中讓我們措手不及的事物。最後的部分反映現今都市人常在營營役役的生活中忘記重視的人、事、物,初心不再。

得獎作品

吳天永

學生名單

聖士提反書院

年級

中學

獎項

香港作曲家聯會導師計劃提名

得獎作品名稱

沉.覓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本創藝作品結合現場管弦樂、人聲演唱及舞蹈演出,配以影片和燈光技術,呈現主角在困境中尋回自我的經歷。作品共分五部分 ─

首部分為《引子‧童年》,由三下缽聲作為起首,舞台亮燈後配以輕快的音樂和舞步,描述主角童年時的活潑純真。

第二部分為《選擇》,火紅的舞台燈光襯托著大提琴的獨奏旋律,表達主角在事業上的起與跌。舞台的空間表達主角最終要作出抉擇。

第三部分為《崩潰》,眩眼的燈光配合著不規則的節拍,表達主角在壓力下因濫藥而崩潰的畫面。

第四部分為《尋覓》,以一下重現的磬聲以及模仿的小鳥啼叫聲的口哨在四處迴響,營造神秘的氣氛。詭魅的女高音表達主角內心的自我開解。

第五部份為《重生》,由鋼琴帶領管弦樂團輝煌地重奏樂曲主題,表達主角尋回自己的真我,並有所領悟,猶如重生的鳳凰。

得獎作品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學生名單

布曉晴、陳詠嘉、朱丹青、何彰容、何盈慰、辜嘉琪、郭映彤、林卓瑩、馬顥珈、吳卓斯、吳嘉瑜、伍思穎、楊詠喻、嚴嘉雯、葉鍶泳、余婥凝、楊雅琦

年級

中學

獎項

組別I 最佳演出獎(銀獎)及最佳意念獎(銅獎)

得獎作品名稱

蝶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本創藝作品結合了舞蹈、沙畫及音樂元素,藉著描繪蝴蝶破繭而出的過程,鼓勵青少年要打破固有框架、突破現實限制和勇於追尋夢想。

作品首先以長笛演奏出 g 小調的旋律,並由幾種樂器互相對唱來營造不安和寂靜的氣氛,以描繪毛蟲迷失方向反映現今青少年受社會風氣影響而迷失自我的現象。其後,柔和的和弦襯托著毛蟲吐絲織繭的過程,比喻青少年在尋找學業與夢想之間的平衡。

隨著強風突襲,周遭變得危機處處,樂曲的氣氛在銅管樂、敲擊樂及人聲的交織下變得緊湊起來,象徵青少年在尋找的過程中處處碰壁,以及遇上挫折時徬徨的心情。

隨後,音樂突然安靜下來,繭蛹上出現了一條裂縫,在漆黑之中透出一道光芒。蝴蝶破繭而出,自由地在空中飛舞,比喻青少年在迷途之中尋得夢想後終能發光發熱。

得獎作品

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

學生名單

陳駿賢、陳俊賢、蔡仁澤、朱穎妍、徐浩鈞、方嘉兒、馮綽欣、洪嘉恩、梁凱恩、李曉琳、黎裕郴、王竣樂、黃駿傑、黃韻穎、王家榮、楊啟名

年級

中學

獎項

組別I 最佳意念獎(銀獎)

得獎作品名稱

重建新易舊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本創藝作品分為三部分,描寫舊區重建的情景。

作品首部分以鋼片琴的音色模仿交通燈的聲響及雪糕車播放的音樂。鋼琴獨奏過門後,華爾茲樂段表達出人們對舊區依依不捨的情懷。第三部分描寫重建後的景象,並以鋼琴與小提琴的合奏帶出作曲家對舊區懷念之情。

作曲家期望聽眾反思 ─ 「重建」可否真正「重見」往日情懷。

得獎作品

民生書院

學生名單

陳俊揚、陳諾賢、陳慧心、陳宏軒、陳炘埼、鄭以匡、馮月珊、侯恩霖、洪靜飛、洪竫晴、洪鉉鈴、郭肇正、黎珀銘、黎柏誼、林霖、劉喬恩、羅籽晴、李學如、梁智晴、梁柏軒、李柏廸、李芷樺、廖君怡、陸政言、馬愷喬、文樂瑤、莫嘉嘉、吳穎容、彭芷晴、冼卓盈、蕭若朗、司徒玥珩、譚玨瑩、田卓峰、謝旻蒑、謝慧怡、黃濼芯、王躍喬、王躍楠、余泳雅、楊其謙、楊倩桐、葉柏陶、余天晴、袁顥焜

年級

中學

獎項

組別II 最佳意念獎 (銀獎)、 最佳演出獎(銅獎)及最佳音樂獎(銀獎)

得獎作品名稱

儀式.貽式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貽」解作「遺留」。「儀式‧貽式」以宗教作為題材,嘗試對這套維繫社會穩定的制度進行探討。

作品開首以四聲鐘聲象徵宗教儀式的開始,以不協調的增四度營造空間及距離感,把聽眾帶回盤古初開的混沌狀態中。定音鼓的獨奏彷彿是人們對萬物起源提出疑問。第二部分以不同聲部的旋律互相呼應,模仿不同的宗教音樂和吟誦,展示了宗教崇拜儀式進行時的情境。

作品最後以鐘聲作結,給予觀眾空間思考:究竟宗教是挑釁起紛爭,還是建立了和平?人們又有否因為盲目地追從宗教教條,而扭曲了宗教的本質呢?

得獎作品

皇仁書院

學生名單

朱樂生、關諾謙、岑力行

年級

中學

獎項

組別I 最佳音樂獎(銅獎)

得獎作品名稱

正邪共舞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本創藝作品《正邪共舞》借鑒顧家煇的歌曲「難為正邪定分界」,帶出正與邪之間藕斷絲連、難分難解的關係。

作品以大提琴和鋼琴的對答開始,營造緊張的氣氛,並帶出「邪」的冷酷無情。「邪」的旋律由鋼琴奏出,並以不同形態重現及發展。「正」的旋律則在第二部分由大提琴奏出,與稍前不和諧的氣氛形成極大的對比。兩條截然不同的旋律在尾段同時出現,互相抗衡著。

最後,作品以大調作結,除了帶出「邪不能勝正」的道理之外,亦藉此鼓勵面對困惑迷惘的人不要氣餒,因為始終會有雨過天晴的一天。

得獎作品

學生名單

沙田循道衞理中學

年級

中學

獎項

組別I 最佳意念獎(金獎)、最佳演出獎(金獎)及最佳音樂獎(銀獎)

得獎作品名稱

破空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本創藝作品通過音樂與舞蹈,帶出兩個主題 — 「破」和「空」,以表達人們擺脫現有空間的束縛。

作品分為兩部分,首部分「破」以大提琴演奏減七和弦的旋律作始,描述人類探索空間的過程。鋼琴奏出的持續音與大鼓奏出一連串的三連音貫穿整個部分,表達人類對空間造成的破壞。

第二樂章「空」以鋼琴奏出協和的音樂,表示一個烏托邦即將誕生,及後鋼琴的持續音重現,加上裝飾音,表達人們盼望擺脫現有的空間。

得獎作品

沙田培英中學

學生名單

陳樂行、陳諾賢、陳思慧、陳俁嘉、張愷盈、莊卓楠、朱天行、簡基立、黎正怡、羅皓暘、梁子澄、李岶澔、梁逸希、練嘉喬、譚穎琳、鄧臻皓、黃果滿、嚴信逸、姚偉樂、余敏慧

年級

中學

獎項

組別I 最佳演出獎(銅獎)

得獎作品名稱

圍城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本創藝作品結合了音樂、舞蹈及燈光,表達城市人被困在都市的感覺。

作品的第一段「自由」,由鋼琴和大提琴揭開序幕,再以弦樂演奏滑音發展。

第二段「枷鎖」,不同的燈光效果及急促的節拍表達舞者不知不覺間被不同的人和價值觀所影響,令她無法走出「圍城」。

第三段「迎合」使用了很多半音及不協調的和弦,表達主角企圖改變自己以迎合世界的標準,卻換來更緊的緊箍咒。最後一段「接納」,藉進行曲道出人們要彼此接納和體諒,才能走出「圍城」。

得獎作品

聖言中學

學生名單

鮑子軒、陳經信、馮冠堯、江貴浩、郭志杰、盧日程、邵高致、蘇志輝、黃梓峰

年級

中學

獎項

組別I 最佳音樂獎(金獎)及最佳意念獎(銀獎)

得獎作品名稱

期限以後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本創藝作品結合音樂及影片,描繪生命的期限過後,生者的得與失。

作品分為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長笛奏出清新淡雅的旋律,與緊湊且具張力的樂句交錯,表達在美好的背後卻令人嘆息的事實 — 任何美好的事都總會過去。

第二部分的引子利用短促的樂句和反覆的跳音,表現萬物有生必有死,這個令人無奈且麻木的事實。接著,一個2/8拍子的小節配合著急速的十六分音符,過渡至舞曲的樂段,展示生與死的循環。其後,各樂器輪流演奏旋律,呈現在生命終結後,仍有著以其他形式存在的希望。

第三部分為樂器全體合奏,混合單拍子及複拍子,以全新的音色演奏在較早前出現的舞曲旋律,表現出生命的期限過後,仍存在像晨光一般的希望,並由下一代、以及其他的生命繼續延續。

得獎作品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學生名單

陳廷光、陳蔚藍、池朗廷、鄭柏燄、張愷玲、張諾行、張斯雅、程施霖、莊礎僑、莊欣樺、徐慶凱、徐悅、方桂怡、傅靜雯、馮楚堯、許樂、許生容、葉愷雯、高弘、鄺倩欣、劉竣杰、李卓蔚、李巧嵐、李思瑩、李韻懷、梁栢言、凌詩頌、廖珈琪、麥嘉琪、文正豐、文慧、潘浩喜、潘卓瑤、蘇詠心、宋祉楹、曾麗晴、黃雋亨、黃筠惠、胡誦維、邱穎妍、葉晴、袁朗晴、任既向

年級

中學

獎項

組別II 最佳演出獎(銀獎)、 最佳意念獎( 銅獎)及 最佳音樂獎(銅獎)

得獎作品名稱

肆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四季更替是必然的定律嗎?人類對環境的肆意破壞,大自然將會如何還擊?

 

作品的前半部,以不同的音樂意念描繪四季的特色。例如,以連續的長音表達嚴冬的死寂;輕快優美的旋律描繪生意盎然的春天等。後半部則以不規則的節奏、不協調和弦,甚至是即興手法去表達大自然對人類肆虐環境所作出的回應。

 

另外,音樂配以不同風格的獨舞及群舞演出,讓觀眾能投入於視覺與聽覺效果交織的表演中。

得獎作品

聖士提反書院

學生名單

陳巧瑩、陳樂生、鄭明欣、張紹賢、張熙琳、張旻晞、張沛溢、蔣芷攸、蔡衍鏗、鍾峻豪、何思約、葉峻熙、郭詠欣、黎敏慧、林婧、林曉琦、劉曉旻、李栩怡、李加然、李浚霖、梁愷容、梁晉僖、梁善、廖浚淇、陸蘊瑩、麥穎欣、吳天永、潘寶瑜、薛朗晴、蘇曉亮、蘇浩銘、譚皓陽、杜穎堯、謝芷琦、董書廷、王卓珩、黃啟哲、吳秋霆

年級

中學

獎項

組別II 最佳意念獎( 金獎)、最佳演出獎(金獎)及最佳音樂獎 ( 金獎 )

得獎作品名稱

沉.覓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本創藝作品結合現場管弦樂、人聲演唱及舞蹈演出,配以影片和燈光技術,呈現主角在困境中尋回自我的經歷。作品共分五部分 ─

首部分為《引子‧童年》,由三下缽聲作為起首,舞台亮燈後配以輕快的音樂和舞步,描述主角童年時的活潑純真。

第二部分為《選擇》,火紅的舞台燈光襯托著大提琴的獨奏旋律,表達主角在事業上的起與跌。舞台的空間表達主角最終要作出抉擇。

第三部分為《崩潰》,眩眼的燈光配合著不規則的節拍,表達主角在壓力下因濫藥而崩潰的畫面。

第四部分為《尋覓》,以一下重現的磬聲以及模仿的小鳥啼叫聲的口哨在四處迴響,營造神秘的氣氛。詭魅的女高音表達主角內心的自我開解。

第五部份為《重生》,由鋼琴帶領管弦樂團輝煌地重奏樂曲主題,表達主角尋回自己的真我,並有所領悟,猶如重生的鳳凰。

得獎作品

九龍華仁書院

學生名單

趙鎧傑、葉子鵬、金馳、李卓熹、李雋文、黃澤翹、楊元翹、袁卓祺、阮澄鋒

年級

中學

獎項

組別I 最佳意念獎( 銀獎 )及最佳音樂獎( 銅獎 )

得獎作品名稱

戰爭與死亡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多媒體作品《戰爭與死亡》結合了中西樂器、饒舌、節奏口技及燈光技巧,以表達戰爭的殘酷。

作品首部分以笛子的獨特音色描繪戰爭的悲情。第二部分弦樂模仿笛子的旋律,節奏口技和減和弦的顫音令氣氛更為緊湊,其後的饒舌段落道出了作曲家對戰爭的不滿。

第三部分以減七和弦及小提琴獨奏表達對亡者的哀悼。弦樂部分象徵戰爭為人類帶來了絕望。作品最後以笛子的變奏旋律以及小提琴的泛音作結,代表人們對戰爭的控訴。

作品通過暗淡的冷色燈光貫穿整個表演,營造戰爭與死亡的氛圍。

得獎作品

標籤

  • 表演
  • 小學, 中學
logo-eb-tc
Top

修訂日期:2023年2月10日

© 2021. 教育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