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終身學習 全人發展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Education Bureau
嘉許香港學生在全人發展的傑出表現
傑出學生獎旨在提升學生在實地學習或體驗學習中的反思能力 ,包括:運用真實的學習經驗,清晰地表達反思內容;展示應用相關的理論、概念、理念和詞彙的能力; 搜集不同資料,以支持相關意見;探索及/或檢視相關經驗的個人理念、假設、價值觀和感受;提出合理和可行的改善方案,以及表達技巧,如數據及建議的展示。
年級
高中
獎項
金獎
得獎作品名稱
健康與社會關懷的實地學習反思
作品集主題
得獎作品簡介
我們以思健大使的身份設計了「拆彈專家」這攤位活動,除可透過游戲紓緩同學們壓力,亦提升大家對精神障礙的認知。是次實地學習活動,讓我有機會將課堂所學的「壓力」理論實踐,並向師生們推廣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亦令我對如何透過不同形式的健康推廣活動來促進精神健康有更深一曾的反思,對學習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甚有裨益。
得獎作品
人口老化是逼切性的社會議題。透過「職.夢」計劃,我參觀了安老院舎,看到長者因身體機能退化,需要依靠喉管喂食,導致自尊感低落。并且不欲成爲家人的負累。這些現象都突顯院舎服務的重要性。但本港院舎卻人手不足、輪候時間過長,令安老服務未能完善照顧長者需要。
銀獎
我參與了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建生青年空間「鄰舎第一」社區計劃。在探訪低收入家庭及兒童的過程中,我在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所學中關於醫療及社會福利知識能幫助我深入反思社會現況,例如低收入家庭的全人健康如何受到政府提供的醫療服務及公共房屋所影響,以及政府和其他機構可如何提供幫助,並推廣「助人自助」的精神,以共建《渥太華約章》所提倡的健康都市。
人口老化令院舎服務需求大增。而進年傳媒亦有不少安老院舎服務質素參差的報道。透過是次實地學習,我設身處地了解實況,擴闊我的視野。除了看到實況並非如傳媒的報道外,我更認識很多書本以外的治療模式,例如:懷緬治療、多感官治療、園藝治療及娃娃治療法等。
在實地學習中,我與患有高血壓並曾中風的長者一同參與活動,並與他一起訂立膳食計劃,每星期進食一至兩次燕麥代替出外午膳。我認爲活動除了改變長者的全人健康外,更讓我消除對他們的負面標籖,例如認爲他們無法適應改變、是社會的負擔等。他們對改善個人生理健康的積極態度,令我學會以正面思維去面對困難。
只提供英文版
銅獎
我們策劃了「長者無憂米」服務,藉此深入了解到長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交上的真正需要。例如長者因爲行動不便難以出外購買日常用品,以致有機會進食過期食品,甚至三餐不繼。原來這些基本的日常需要,往往被人忽略。我下定決心,將來要成爲一名專業的社工,為弱勢社群發聲,向政府爭取更適切的支援。
在非洲肯尼亞,我探訪了由志願團體「造夢公益」在貧民窟興建的一所學校;科達造夢學校。我嘗試運用了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所學的道德觀念發展理論和認知發展理論去分析他們的學習情況。我認爲幫助非洲學童,不只從金錢及物質上的直接援助,也需要透過教育,提升他們的能力與資產,幫助他們脫貧。
「納米式體驗」是我和一班同齡青年一起製作的活動,讓參加者透過拾荒賺取的金錢,準備晚餐,並在改造過的厠所及倉庫體驗住宿。藉此希望令參加者明白基層的辛勞和心酸,讓市民更關注社會福利制度對弱勢社群的保障,從而做到《渥太華約章》倡議的「加强社區行動」,令有需要的人得到社區支援。